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河欠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孟曙亮: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维义
    2022-01-10 21:04:18    来源:转载文章   转载

    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河欠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孟曙亮: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 

    2019-07-12 18:05

    【第一书记感言】

    忙碌之中,不觉间在河欠口村驻村已有一年半了,一年半的驻村工作,让我有很多的人生感悟,让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。一年半的农村工作,让我收获不少,感受颇多。当驻村第一书记容易,当好驻村第一书记不容易。当第一书记就要扑下身子、撸起袖子,为群众做实事、做好事;当第一书记就要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替政府分忧,为百姓解愁。我要当一名无怨无悔的驻村第一书记!

    ——海东市互助县林川乡河欠口村驻村第一书记孟曙亮

    【我的得意之作】

    在许多人眼里,到基层挂职都是年轻干部的事。57岁,头发花白,还有几年就要退休了,孟曙亮却一头扎进互助县林川乡河欠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当很多人用质疑的眼光看他时,他却毫不犹豫地背上行囊,踏上了脱贫攻坚的新征程,成为全海东市驻村第一书记中,年龄最大的那一个。

    6月初,记者跟着孟书记驻了一天村,体会了驻村第一书记孟曙亮的一天。

    让群众喝上干净水

    “遇到雨天,水管里流出来的水是浑浊的。”这是孟曙亮刚来河欠口村时,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。

    河欠口村坐落在祁连山脚下,离互助县城20多公里,由于人畜饮水工程修建于2004年,当时修建时无蓄水池,由唐日台水源直接向管道供水,多年的运行,使得主管道渗漏严重,一遇下雨,村民就只能喝浑浊的水。

    “这怎么行?一定要让这里的村民吃上干净水才行!”孟书记斩钉截铁地说。

    “如果把蓄水池重新修一下,我们就能吃上干净水。”村民王文涛说。而村民的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。

    条件好点的村民几年内陆续搬走了,留下来的是没能力搬走的。

    2018年,孟书记多次前往市县水利部门协调,并通过相关领导协调林川乡党委、政府前往省水利厅积极争取。中间艰难的故事自不必说,新蓄水池却如愿修建好了。当水管里流淌出干净的自来水时,河欠口村村民乐开了花。

    种养结合走出致富路

    河欠口村的庄稼人一辈子守着这里的大山,守了一辈子、苦了一辈子。全村79户农户中,43户为贫困户,这些数字让孟曙亮和驻村工作队心里有些凉。

    “该如何让他们的生活过好一点?”这是驻村干部们在一起座谈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

    河欠口村属于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,从上空俯瞰,地形像一条狭长的飘带,地形地貌沟壑纵横、支离破碎。

    “我们村的耕地分布很广泛,全乡5个村里都有我们的耕地。”村支部书记曾国林打趣地说。

    “这也是老百姓困难的主要原因,地与地连不成片,机械化种植在这里几乎是零。”孟书记说。

    河欠口村地处山区,土地贫瘠,主要种植小麦、油菜等经济作物。“河欠口村海拔在2800米左右,能否发展中药材种植?这条路可以试一试。”思路明晰后,孟书记和乡上有关负责人商议、调研、试种后,决定在村里搞特色种植。

    功夫不负有心人!去年,河欠口村的当归丰收了,村民的药材卖上了好价钱。“和种植小麦比起来,一亩地多赚了不少。”村民张长善乐呵呵地说。

    站在自家牛圈旁,74岁的张忠财老人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。“我养的是‘绿色牛’,牛粪施在当归地里,当归也是绿色的。

    张忠财是河欠口村的贫困户,80岁的老伴儿瘫在床上已经一年多了,儿子因为身体有病不能干重活。“多亏了孟书记,让儿子当了村里的保洁员,还给我家养了牛,这几年,依靠党的好政策,我们脱贫了。”张忠财颇为感激地为孟书记点着赞。

    56岁为驻村学会开车

    早上8点,坐着孟书记的车我们一起去他所在的河欠口村,过了几个红灯后,车子熄火了。“实在不好意思,我学会开车没多久。”孟书记一脸不好意思地说。

    从西宁市到海东市互助县,再到孟书记所在的林川乡,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。孟书记说,以前对车不感兴趣,当了驻村第一书记后,大大小小的事太多,没有车不方便!

    56岁才开始学车,这对孟曙亮来说,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。孟书记家在乐都,从乐都到互助需要转4趟车,一天中有一上午的时间都花在路上,太可惜了!为此,他咬咬牙,和年轻人一起步入了学车的课堂。

    去年,一场大雪让原本就不太好走的乡村道路变得更加难行,孟曙亮开着车往村里走,因为经验不足,在雪地里踩了急刹车,险些掉进路边的沟里。

    因为年龄大了,加上高强度的工作,孟曙亮多次病倒在河欠口村。村支部书记曾国林、林川乡副乡长鲁敏曾多次劝过孟书记,让他先治病,等身体好了再来村里。但执拗的孟曙亮半夜打完针第二天还是会出现在村里。

    记者采访中,不少村民和干部分享了孟曙亮的故事。

    孟书记有苦:五加二,白加黑,住在村里,学会了做饭……

    孟书记有乐:驻村加班的深夜,老百姓偷偷给他送来的热水,暖胃又暖心……

    孟书记更有欣慰:看到种植的当归在海拔2800米的高原上丰产丰收,看到村民的牛羊出栏了……“我知道,这是贫困群众心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绿色种子发芽了。”孟书记深情地说。

    孟书记只是千千万万驻村第一书记和基层干部中的一个缩影,他们是国情党情民情的“传递者”和“亲历者”。从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政策,到带领群众脱贫攻坚、啃下难啃的“硬骨头”,再到掌握村情民意,为制定政策提供必要依据,他们有温度,群众才温暖,他们有真情,百姓才有收获……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